经文:可14:32-42(参:太26:36-46;路22:39-46)
《在客西马尼祷告》
32他们来到一个地方,名叫客西马尼。耶稣对门徒说:“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祷告。”
33于是带着彼得、雅各、约翰同去,就惊恐起来,极其难过,34对他们说:“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,你们在这里等候警醒。”
35他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祷告说:“倘若可行,便叫那时候过去。”36他说:“阿爸,父啊!在你凡事都能,求你将这杯撤去。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。”37耶稣回来,见他们睡着了,就对彼得说:“西门,你睡觉吗?不能警醒片时吗?38总要警醒祷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们心灵固然愿意,肉体却软弱了。”39耶稣又去祷告,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,40又来,见他们睡着了,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,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。41第三次来对他们说:“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!够了,时候到了。看哪,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。42起来,我们走吧!看哪,那卖我的人近了。”
主题: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,对照自己是属于哪一等祷告的人。学习耶稣的祷告,做一个警醒祷告,顺服天父旨意的儿女。
引言:约17章《大祭司的祷告》应该是在最后晚餐的楼上,而这里的祷告则是在橄榄山(参:路22:39)的一个叫作“客西马尼”的园子里,客西马尼就是“油榨”“酒榨”的意思,耶稣的心灵在这里受到了痛苦的压榨,我证道的题目是——《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》。
大纲:
一、等我祷告(可14:32)
二、同我祷告(可14:33-34)
三、独自祷告(可14:35-42)
正文:
这里呈现出教会管理的金字塔模式(参图),最下面一层是8个人,上一层是3个人,最上一层是1个人,但是最上层的耶稣,寻求的是天父的旨意。而耶稣对于每个层级的人要求亦有不同,我们将着重放在第三部分“耶稣独自祷告”。
一、等我祷告(可14:32)
耶稣安排了8个人在园子的门口处负责警戒,让他们等候耶稣祷告。可以引申应用到有一些自己不祷告,只等别人祷告的人。在上图中,非言信徒的等级最低,乃言信徒是整个教会的基础群体,没有信徒,也无称其为教会了。
应用:主所求与我们今日信徒的最基本的要求,即守在原地,不离开,不放弃,等主回来。
二、同我祷告(可14:33-34)
耶稣单单挑选了彼得、雅各、约翰,让这三位门徒与自己一同面对这场属灵的争战。这三人是睚鲁女儿复活的见证人(可5:37),也是登山显荣的目击者(可9:2),彼得曾经许诺誓死追随耶稣(可14:29),雅各、约翰兄弟二人则曾扬言要饮下耶稣所饮之杯(可10:39)。
背景: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许是晚上10-11点来到客西马尼园(按当时的风俗,已经很晚了)。通常在逾越节晚上,大家都会讲论神的救赎,直到很晚才睡。门徒们应该可以保持警醒来守望;或许他们一生中,每一个逾越节都熬夜到很晚。 就好比中国人早些年过除夕夜一样,会持续到很晚。
“你们心灵固然愿意,肉体却软弱了。”奥古斯丁说:“若是意志本身可以保守我们脱离诱惑的话,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祷告了,但是假如根本就没有意志的话,我们也不能祷告。所以让我们可以自由地决定,当我们得蒙怜悯,具有智慧分辨力的时候,祈祷我们能够因恩典而得力,去行我们所愿意的事。”
应用:往往是看似最亲近神的人,反而伤主的心更深,往往是得着主恩典最多的人,反而悖逆神最多,传道人要省察,要悔改,要认罪。儆醒祷告,有属灵的远见,与主同心。行事为人对得起主,配得过祂那伟大的救恩。
“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,并没有得到像他受洗或在山上改变形象时的天上声音的回应,一切都变得死寂,没有鸽子降临的异象,也没有辉煌荣耀的光彩伴随。” 这个时刻,他多么渴望自己心爱的门徒能够与他共同面对这一时刻,他多么渴望他们能够体恤他的忧伤与痛苦。但是,等来的只是门徒们的昏睡与不知所措。
三、独自祷告(可14:35-42)
此时的情况,就像《赞美诗》第90首《耶稣独自祷告歌》里所唱的歌词。
背景:在古时候,祷告常见的姿态乃是站立,将双手朝天举起(可11:25);在祷告时俯伏在地,乃表示灵里极度的伤痛(如:民16:22)。 耶稣是采用俯伏祷告的姿势。足见耶稣祷告之诚恳与灵里之忧苦。
“当软弱的信徒屈膝,撒但见了都要惊惧。”——William Cowper(威廉姆·考珀)
※耶稣惊恐难过的原因:
基督既然有肉身,所以对他来说上十字架也会感到痛苦。世人的罪也令他忧伤,他将要背负世人沉重的罪担,而且对这一切门徒们还未理解,这也是他难过的原因。 当然,与神分离的痛苦更是他惊恐难过的重要原因。就像在可15:34中所记载的一样。耶稣大声喊着说:“以罗伊,以罗伊!拉马撒巴各大尼?”(翻出来就是:我的神,我的神,为什么离弃我?)
对比:变像山与橄榄山
序号 | 经文 | 地点 | 人物 | 门徒状态 | 情景 | 其他参与者 | 天父的回应 | 关乎受难 | 结束时 |
1 | 太17:1-13;可9:2-13;路9:28-36。 | 变像山 | 耶稣带三门徒 | 睡觉,醒后不知所云 | 变了形象,衣服洁白放光 | 摩西、以利亚 | 有回应 | 摩西、以利亚谈论耶稣去世的事,就是他在耶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| 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 |
2 | 太26:36-46;可14:32-42;路22:39-46。 | 橄榄山 | 耶稣带三门徒 | 睡觉,醒后不知所云 | 一切常态,没有奇异景象 | 天使 | 无回应 | 求父将杯挪去,然而愿照父旨意行 | 看哪,卖我的人近了 |
他既要克服逃避苦难的人性本能,又要忍受无人理解、无人同情的心灵孤单。此时,他只能将自己无倚无靠地交托在天父手中“我独自踹酒榨,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”(赛63:3),真无一人体恤他,真无一人怜悯他,最后,只好由天使加给他力量(路22:43-44)
应用:一个真正的领袖总是很难得到众人理解的,一个真正的属灵人,越是往灵程高处走,往往越是孤独的。需要自己独自面对上帝。
这句诗应该是耶稣心灵状态的最佳描摹,“我的心哪,你为何忧闷?为何在我里面烦躁?应当仰望神,因我还要称赞他。他是我脸上的光荣(原文作“帮助”),是我的神。”(诗42:11)
“求你将这杯撤去”杯在此乃是苦难的象征,而不是喜乐的象征,虽然这两种意义在设立最后晚餐之用语中是交织在一起的。但是这里的思想很可能更为深邃,不只是苦难的一般性象征,也是指旧约圣经中神的忿怒之杯的观念,是为了神的仇敌命定的(诗75:8),耶稣在加略山要喝的正是此杯。
耶稣并未在祷告中向上帝寻求任何印证,也未与上帝讨价还价,只是默默地顺服。此番客西马尼园的祷告,虽然言语不多,但是时间长,次数多,程度深。以下就此线索进行详细分享。
1.长时间的祷告
“耶稣回来,见他们睡着了,就对彼得说:‘西门,你睡觉吗?不能警醒片时吗?’”(可14:37)《新译本》作“你连一个小时也不能警醒吗?”;《思高本》作“你不能醒寤一个时辰吗?”
例证:记得我第一次通宵祷告的操练,起初脚腕跪不平,膝盖跪不久就会痛,祷告久了会困倦,后来,靠着主,都一一克服了,征服了脚腕、膝盖。
2.警醒的祷告:
“警醒祷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”(可14:38)在《思高本》译作“免陷于诱惑”。
祷告的目的并非永不受到诱惑,而是避免陷入诱惑。
另外,“迷惑”一词原文与“试探”同,“GK3986,音译:peirasmos,词类:名、阳,字义:试验、试炼、试探。” “按犹太教一般对这个字的用法来看,耶稣是在说:‘否则你们会在即将来的考验中一败涂地。” 确实是这样,在接下来的考验中,彼得(众门徒的代表)真的未通过考验,三次否认耶稣。
光是时间长,但不警醒,昏昏沉沉,这是毫无用处的。
“祷告与沉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,就是当事人同样都要闭上眼睛!门徒曾做自信十足的承诺,然而他们在客西马尼园却困倦沉睡了。这是他们‘心灵固然愿意,肉体却是软弱’的最深刻写照”
应用:⑴有人是连祷告时都在睡觉,有人是连睡觉时都在祷告。⑵在平素里,大家表面上看好像都是一样,都在敬虔地服侍与敬拜。但是不久,当仇敌的攻击和试探来临时(环境一来)就显露出来:当初有人不是在警醒祷告(认真听道),而是在睡觉。
3.多次的祷告
耶稣至少祷告了三次,而且是重复的内容。“第三次祷告,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。”(太26:44)“耶稣又去祷告,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,”(可14:39)“耶稣又去祈祷,说了同样的话。”(可14:39《思高本》)
※答疑解惑:
问:关于马太福音6:7祷告不可用许多重复话,耶稣此番祷告为何是重复的呢?
答:这里的“重复话”指:
⑴如异教徒念咒语般的呢喃;
⑵只是嘴唇(有口无心)的祷告,只为追求祷告的量而不追求质。
而耶稣的祷告虽然重复,但属于一再进深的祷告。如圣弗兰西斯的祷告一般“神啊,神啊,神啊……”,虽然祷词是同样一句话,但如同锤子钉钉子一样,每一下好像是重复先前的动作,但却一次次加深:一下、一下、最后直到钉得牢固。
4.争战的祷告(恳切加上艰苦)
“渴慕祷告就是一种祷告。”——Mary Clare Vincent(玛丽·克莱尔文森特)
⑴真实、直接地求:
“倘若可行,便叫那时候过去。”(可14:35)对于耶稣的祷告,如果有“属灵人士”在场也许会责问:主啊,您怎么能求环境挪开呢?!
应用:有些人今天跟主祷告时就这样,心灵极其难过,都快崩溃了,还跟主兜圈子,拐弯抹角,强装属灵。莫不如向主真实、直接地求。
⑵挣扎地求:
a.修辞上: “倘若可行……求你将这杯撤去。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。”这是“神圣的吊诡”,在修辞学上也叫作“矛盾词”。
例1:“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丧掉生命;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,必救了生命。”(可8:35)
例2:“只是在你们中间,不是这样。你们中间,谁愿为大,就必作你们的用人;在你们中间,谁愿为首,就必作众人的仆人。”(可10:43-44)
b.经文上:
我正在两难之间,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,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。然而,我在肉身活着,为你们更是要紧的。 (腓1:23-24)
我也知道,在我里头,就是我肉体之中,没有良善。因为,立志为善由得我,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。故此,我所愿意的善,我反不做;我所不愿意的恶,我倒去做。若我去做所不愿意做的,就不是我做的,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。我觉得有个律,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,便有恶与我同在。 (罗7:18-21)
“阿爸,父啊!在你凡事都能,求你将这杯撤去。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。”(可14:36)
神的能力不能有悖于神的意愿。
例证:我儿子小时候捡钱的故事:我问他:“一个人能每天上学路上都捡到5块钱么?”答:“不能,即使能,也是哪个神仙妖怪帮助他。”“就不能是上帝帮助他吗?”“不能,上帝不会做这样的事。”是的,耶稣虽然能够、然而却没有从十字架上下来。
⑶更加恳切地求:
“耶稣极其伤痛,祷告更加恳切,汗珠如大血点,滴在地上。”(路22:44)“伤痛,原文音译:agonia,词类:名词、阴,字义:苦苦奋斗、忧虑、剧烈情感上极大的痛苦,原文字根音译:agon,词类:名词、阳,字义:竞赛、奋斗、争战。” “跟帖前2:2和腓1:30之‘争战’二字,并提前6:12和提后4:7之‘打仗’二字原文是相同的。” (这也是我们取名为“争战的祷告”的原因。)
“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,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,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”(来5:7)
争战的祷告,并非求得一个明确的结果,乃求得一个完全顺服的心态。
当你经过长久祷告的挣扎之后,完全服了,表明你乖了,乖了也就顺了。至于什么样的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。
客西马尼:耶稣身体受苦是从这里祷告时开始的。
耶稣祷告时,“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”。(路22:44)耶稣因为难过紧张而大量流汗;乃在极端紧张的状态下, 因为包围汗腺的微血管破裂,而造成血与汗一齐从皮肤渗出的现象在医学上叫做“血汗症”(hematidrosis或hemathidrosis)。那样流汗已经开始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流失,这样,他的身体就更容易虚脱了。他多么希望三个爱徒能与他一同面对那一时刻,但他们竟然在睡觉,只由天使来加给他力量。这样的深夜祷告是极其艰苦的,深夜的客西马尼是寒冷的,照很多虔诚拉比的方式,祷告的人通常会穿得很单薄,以防止自己困倦,而且会选择赤脚跪在岩石上祈祷。希伯来书形容道耶稣的伤痛时说,他“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恳求”(来5:7),就是这样,耶稣的心被压碎了。
在此重压之下,极其艰难的时刻,他开始向上帝祷告。“在这里,他不是用上帝的声音,乃是完全用人的声音讲话。” 而且是日常用语(耶稣在世常用的语言是亚兰语 ),并未像有些人所提倡的,在此境况下非得用方言祷告不可。他祷告时称呼上帝为天父,就像他在教导门徒们怎样祷告时说的一样。“虽然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称呼上帝,但耶稣却只选用了‘阿爸,我的父亲哪’称呼他。”
使徒保罗也曾使用这样的称呼“阿爸父”(罗8:15;加4:6),耶稣时代民间百姓之间日常语言是亚兰语,“‘阿爸’是亚兰文的‘爸爸’,是非常亲密、充满孺慕之情的称呼。通常是小孩子第一个会说的字” 因此,“阿爸父”这个极其亲切在家里才用的叫法,就如同中国“爹”的叫法一样(正规书面语言应该称“父亲”,俺猜这其间的差别就有点儿像daddy和father一样吧)。 “阿爸父”(Abba! Father!)这一称呼,表明圣子耶稣与天父的密切关系,“父在我里面,我在父里面。”(约10:38;14:10;14:11;17:21 )也表明信徒因中保耶稣得与上帝重修旧好,同为后嗣的合宜关系。
“阿爸父”、“天父”,我打从一开始信主那时起就一直用这样的称呼。大概是幼年丧父的原因,所以对于“阿爸父”这一称呼有更深的体会吧。
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对于《马可福音》的读者而言,必然会带给这些逼迫中的罗马基督徒极大的安慰与激励。促使他们更加恳切地祷告神、倚靠神、顺服神。
耶稣的祷告,内容简单明了,不加修饰,并未繁缛冗长,但却依然不失深刻、执著、虔诚。至于约17章那篇《大祭司的代求》/《大祭司的祷文》,那是在四福音中所记主的祷文中最长的一篇。那一次是侧重为门徒代求,而在这里则更加侧重于为自己交托。
祷告的目的并非使神照着我的意思,而是使我们顺服神的意思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,最终结果是大有平安和勇气(可14:42),足以面对迫近的仇敌迎过去。祷告之后,也许并非仇敌不来了,而是更加坦然地面对仇敌。
对比1:
序号 | 人物 | 话 语 | 经 文 | 对 比 结 果 |
1 | 彼得 | 同你下监,同你受死,也是甘心 | 路22:33 | 别说一同下监、一同受死,就连一同警醒也是难哪! |
2 | 耶稣 | 西门,你睡觉吗?不能警醒片时吗 | 可14:37 |
对比2:
序号 | 西门彼得 | 耶稣 | 彼得与耶稣 |
1 | 三次睡觉不警醒 | 三次祷告交托 | 依然把委以重任——托付群羊 |
2 | 三次否认主 | 三次查问爱主之心 |
【结语】
耶稣是神,应该是最不需要祷告的人,他却常常在祷告,我们是人,最需要祷告,而往往懒于祷告。
但愿我们从圣经当中受警戒,不做“等我祷告”的人,而要做“与主一起警醒祷告的人,效法耶稣的祷告。在困境中,真正地独自俯伏祷告。长时间的祷告、警醒的祷告、多次的祷告、更加恳切地做争战的祷告。因为有耶稣在父神宝座右边替我们祷告,又有圣灵用无声的叹息替我们代求。“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,他就听我们,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。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,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,无不得着。”(约壹5:14-15)
回应诗歌:
- 若逢受难周,唱90首《耶稣独自祷告歌》;
- 若平时讲道,唱91首《父旨成全歌》。
参考书目:
1.季纳著,刘良淑译《新约圣经背景注释》,香港:东方文化出版公司,2006年11月。
2.托马斯·奥登,克里斯托弗·霍尔主编,王瑜琨译,《马可福音》(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·新约篇Ⅲ),台北:校园书房出版社,2005年2月。
3.张略,黄锡木著,《奔走风尘的仆人:马可福音析读》港:基道出版社,2003年7月。
4.柯勒著,潘秋松译,《马可福音》,《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》系列,台北:校园书房出版社,1998年3月。
5.蒋佩芬等主编,《圣经简释本》,上海:中国基督教两会,2006年11月。
柯勒《丁道尔圣经注释》,
6.王正中主编,《圣经原文字典》,台北:浸宣出版社。年月不详。
7.丁良才著,《耶稣圣迹合参注释》,上海:中国基督教两会,1999年6月。